选择页面

心与脑直击禅宗对息心门认知

心与脑直击禅宗对息心门认知

(转自显密禅修学院)

前言
显密禅修学院众弟子遵循带安来上师指示继续禅宗十四心门的讨论,由本期开始讨论“息心门”。本文是弟子悟智的心得,在此与大家分享。

 

天竺国菩提达摩禅师论一卷

禅门之法,如经论所说,乃有多义,非直一名。一名禅定门,亦名制心门,亦名照心门,亦名觉心门,亦名察心门,亦名正心门,亦名知心门,亦名了心门,亦名达心门,亦名征心门,亦名息心门,亦名定心门,亦名悟心门,亦名住心门,亦名安心门。

……

言「息心门」者,由常看守心故,息妄缘念,归真寂定,故云「亦名息心门」。

……

 

顶礼上师

弟子悟智感激金刚根本上师带安来之加持,让弟子得以有此感悟。弟子修行之一切进步与所得皆源于上师之慈悲,在此弟子恭敬合十,虔诚顶礼上师,感激不尽。

初解“息心门”

「息心门」按通俗的翻译来说:通过常常观照(对照)自己心的缘故,止息妄想、攀缘的念头,回归至本来寂、净的境界之中。

道理简单吗? —- 简单!

你行吗? —- 不行……

前些天,一位师兄私信末学,说关于前面“定心门”的分享看不懂。我问她哪里看不懂,她说基本都不太懂。在后面的交流里我才发现,原来她找不到自己的心… 是啊,就算八万四千法门都能倒背如流,却无法找到自己的“心”,这就犹如一个医生,能通背医学典籍、药方,却找不到病状一般无奈。在下突然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和必要性,作为一名实修者,如果连自己的心都找不到,就算得到再好的灌顶,心性也难以发生质的改变!正所谓“甘露脑中过,智慧心不留”啊~~

不久前,与老和尚的交谈中,他突然问末学有没有找到心?我迟疑了一下,回答道:“只找到了心的影子。”他却表扬说:“那还不错,至少快接近了。你知道现在有多少修行人,修了十几年,连自心都找不到,更别说明心见性了。”他的这个回答让末学更加肯定了上师所传之法是多么的稀有珍贵和直指重点!

末学突然想起了年轻时读书的自己,那时听闻“西方科学认为人‘脑’是人体的核心,而东方则自古认为人的‘心’才是主导”。连西方著名的精神、心理学家—- 佛洛依德,在长期研究中发现有许多心理现象(或症状)根本无法从大脑中找到答案,但直至晚年他也无法突破。因为他不知晓这世上还有“佛法”,那时的我也不知道。

直到前几月的一次午餐后,在等电梯时,明道师兄突然对在下说了句关于“人脑和心是分开”的话,令末学念念不忘。从此,寻找“自心”的感悟开始慢慢回响……

人体实相

首先,你要明白一个实相:人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全都是由因缘和合的产物!(当然也是可以改变的)什么意思?比如,你的身体,这是“物质”吧。是由许多大大小小不同功能(即不同因缘)的器官、组织等相互作用、协调(这也是一种相互的因缘)而形成的一个体系。当你肠胃比别人发达时,就可能先天性使你比别人要贪吃,对吧?好了,“贪吃”是不是心理、精神上的?于是,因为身体上的不同(即‘物质’因缘上的不同)而驱使你“精神上”(即心理欲望)也发生了差异;

所以,生命本身就不是一种单一物质(身体)+单一精神(心灵)的简单存在,而是由一堆物质和一串精神相互作用、融合的复杂体。比如:鼻的嗅觉、眼的视觉、舌的味觉、肠胃的饱饿…等等都能刺激你的食欲。反过来,你的“食欲”也好,“胆小”也罢,也能让身体产生一系列的差异或反应。这个很好理解吧!

“心”和“大脑”

但身体里的这些单一器官跟人的“心”和“大脑”比起来,简直就弱爆了!很多初学者刚开始很难清晰的区分“心”和“大脑”的作用,因为它们都是管理精神上的。但是,末学在长期参悟后总结了一个简要规律:“心”主管抽象感应,“脑”主管具象思维。

你心痛过吗?心,只能毫无防备、束手无策的让“痛”肆意的践踏,默默的承受… 而脑子满是这个“痛”前因后果般的联想偏偏,企图能让心稍稍好受一点,或者让心更加的痛裂…

你开心过吗?心,就是一个劲的,傻傻的高兴、愉快…而脑子却也许在想着具体开心的事:偶真是太幸运了、待会去哪里消遣、应该把这个惊喜告诉谁、要是能再好点就完美了……等等,遍布虚空般的带着“心”自由的翱翔~

你愤怒过吗?心,满满的都是火气,膨胀的,需要马上发泄。脑子却正以高速运转在考虑“我怎样才能保证不打死你”!

你奢求过吗?心:就是想要!想要!想要!…(如涟漪般在欲望的海洋里回荡)。脑子:哪里好?划得来么?有没有别的可能?要不,任性一把?不行,有坑…

。。。。。。

所以,心在表现上主要集中在“情绪和欲望”的直接感应。而脑子则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你所有的已知条件进行具体的思维分析、判断取舍。而“脑子”每一次的思维、判断都会反过来再次影响“心”的直观感受(即心的刹那相续)。正所谓“脑子想通了,心不纠结了!”所以,控制“心”最好的途径往往是“脑子”,而作用“脑子”最好的加持就是“智慧”!于是,“无上智慧”便是“心”的万能钥匙。

好,也许你会说,在“情绪和欲望”鲜明的时候确实比较容易找到、观察到自己的“心”,但是如果是在心平气和的时候,应该怎么观心呢?

比如,末学念经、大礼拜时,都尽量少用脑子,更别说用脑子去记数了!为什么?老和尚就曾多次告诫过在下:“你拿什么念经?如果你拿嘴念经,你跟植物人有什么两样?如果你拿脑子念经,你基本就是谤佛!为什么?因为你在拿凡夫的所知见去理解佛的智慧。如果你拿心念经,请问你找到心了吗?”

哈哈哈哈,不愧是高僧,分分钟带你上一个台阶!起初,在下也扑朔迷离,不知心为何物,藏于何处。但是每次功课都尽量不让脑子联想翩翩,把手机扔的远远的,除非地震、火灾了叫我,其它的事都别来找我!有一次在佛堂前准备给酥油灯加油(脑子里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念头),可身体却不自觉的跪下、合掌,眼睛呆呆的看着那跳动的火苗… 片刻后,等我大脑回过神来,才明白,这叫“皈依”,真正“心”的一刻皈依!

所以,治“无明”从根本上不是治脑子上的无明(但脑子却是帮助我们化解的助缘),而是要打开心的光明。以末学目前修持的方法为:当你明白“心和脑子”是分别作用后,只需时时、处处留意内心的感应,并试图用脑子去改变心此时的状态(比如:负面时跟它讲道理,或者通过改变外部环境来刺激心的感应变化。)日积月累,“心”的本相就会渐渐浮出水面,与你心照随行。

只有当找到自己的“心”时,后面任何法门的参悟学习,才有实修的真实意义。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