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页面

转染成净

转染成净

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

  学佛前,以为名利可以满足一切,迷失于权势与财富的追求中,而不知世间的一切人事物并不是恒久存在的。经云:“积聚皆销散,崇高必堕落,合会终别离,有命咸归死。”又云:“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所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有求皆苦,面对逆境时,短暂的出国旅游逃离现实,并没有真正地解决问题。

学佛以后,每年寒暑假期间皆上山参加禅七,发现自己的心境逐渐转变,由刚开始的坐如针毡,到后来的调身、调心。从烦恼的此岸,乘法船到彼岸。定心、净心、明心,破妄显真,找到自己的真生命。过去“见山是山”,现在“见山不是山”,方知《金刚经》所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众生执着感受,所以在烦恼的苦海中生死流转,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放下心中的感受,方能自在步红尘。

然而,无始以来错误邪见已成习性,如业随身。看到好的境界,心生欢喜;看到不好的境界,心生苦恼,患得患失。这念心千变万化,起伏不定,情绪就像大海的波浪一样,有时静如镜面,有时波涛汹涌。波涛汹涌时,起惑、造业、受苦,不断地恶性循环。此时方知“无求乃乐”,所谓“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一切好恶并不取决于外境,而是来自于内心的感受。于是转染成净,转识成智,成为重要的课题。日常生活中,须时时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经云:“见境不生贪爱,于理不生分别”,六根若着六尘,就会起烦恼,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往内收摄,正所谓“道不用修,但莫污染”,不再对外攀缘,妄想分别少了,自然能与清净的自性相应。

古德云:“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娑婆世界就像百花丛,里面有各种颜色的花,期许自己“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这念心如同莲花般,出淤泥而不染,方能漏尽烦恼,真正离苦得乐。

留言